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56 藝術介入空間 ... 的程度

如果說
我今天要處理的是如A計畫這類取材自社會且依附於社會的議題
那我勢必以某種姿態介入
不巧的 我以問卷訪談及田野調查的方式 作為我材料蒐集的開始 那這便是一種接觸且汲取
"觀察者" 顯得太邊際且冷漠
"發想者" 似乎肩負許多任務
"一種代言或一種總結" 顯得自大而立場薄弱
我必須思考 我要深入到怎樣的程度(關係越多則相互連結越緊密)
在我提取他們的故事及內容後 我的回饋是表象單面的 還是他們也能與之對話存取 ?

今天和偉民老師談到
"此刻 環境的記憶 不是房屋的記憶 而是在此多年去留絡繹的人員 他們所覆疊而出的共容記憶"
這是我無從追朔且難以挖掘的 此處的生態 除了特定幾戶外 他是來來去去的
即便60年來一直生活在這裡 他之中的血液又流傳到了哪裡呢?

是陌生的...........

我原先的出發點
是取其"表象" 藉由某種程度的"認識"內容 來使的我想表現的造形藝術產物呈現一種狀態
但是 "表象"本身 它只是一層輕薄的皮 漂浮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選擇名單裡
有過一層認識後 如果我最後還是只呈現表象 那便太膚淺且鈍感了
所以 我該如何計畫???
每對話討論一次 我就覺得這計劃漲大
它不是壞事 只是 我顯然需要時間來實踐
如果我還保有什麼野心或信心來執行做作品的熱誠的話 那便是不放棄這項計畫
現在說這似乎太早了 我才剛開始呀!!!!


後來
我跟同學說了今天的狀況
大家都說:好累.... 真的是找了個大麻煩呀....

對我來說
與其像過去一年來毫無目的不知所措心不在焉的漂流
不如就抓著這塊珍貴浮木好好划向岸
我的思緒不是毫無來由的
從兩年前的作品"台灣佔據者與我們的態度"過來 我知道他有一個基調
只是 我該去找出適當詞彙形容 而且理清這之中深切的想法
這中心主旨必定與"生產線"系列也有相關

抓出來 是論文的工作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Powered By Blogger